【影評】《小丑》:混亂社會的終極狂想曲

小丑(台、陸)| JOKER小丑(港)| Joker

小丑(Joker)這個角色來自DC漫畫中的反派人物,幾乎每一部蝠蝙俠改編電影都有將這個知名度極高的「小丑」角色放入劇情,讓他輕鬆佔有一席之地,而這次《小丑》這部電影的主軸是DC宇宙觀中反派的起源故事,它無關乎從古到今任何版本的DCEU(DC Extended Universe,DC擴展宇宙)電影,也不見得是參照哪個版本的美漫而改編,倒不如說是承襲黑暗的DCEU世界所新創造出來的小丑起源故事,也與任何超級英雄沒有絕對的關係。正因如此,《小丑》這部電影用了一個新的方法來介紹這個曾在DC世界中廣為人知的反派,但觀眾多少會將這個角色連結至先前演繹過的任何「小丑事蹟」中,不過可能會有點徒勞無功的感覺,倒不如說導演利用了這個故事和角色,活生生的揭露社會殘酷冷漠的一面,並放大每個人自以為無關緊要、明哲保身的態度,其實就在無形間造就了一個反派。

並不是正義的事蹟才有訴說的價值,近年超級英雄電影氾濫的程度已經讓觀眾開始有點厭煩,幾個月前的【黑袍糾察隊】(The Boys)正是反英雄作品的極致,當我們一味被灌輸正義的概念,確實是需要其他思考角度來平衡一下,所以其實也相當樂見有《小丑》這樣的電影問世。當然電影是屬於一種傳播媒介,因此其概念、思想、劇情、詮釋角度等自然也會對觀眾產生影響,這也正是《小丑》這部電影所引發的爭議所在,更何況它確實在劇情中赤裸裸的被呈現出來,而當觀眾有足夠的能力去思考與理解,才更能突顯這類電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崇尚正義,追求那看似虛無縹緲的高標準。相對地,對於小丑的遭遇我們可以同情,但不一定是認同。

所以千萬不要抱持著看超級英雄相關電影而入場,嚴格說來,《小丑》並不是一部娛樂性很高的電影,也沒有以往超級英雄電影那樣的聲光特效、激烈打鬥、正義與邪惡的對立、正派與反派的拉鋸…通通沒有。但它卻巧妙的利用這個角色的癲狂,並將原本故事背景中的罪惡之都高譚市(Gotham City),塑造成一個更適合這個故事發展的溫床,利用虛實交錯的陰暗面,將故事的結局推上極致,用獨特且創新的角度讓觀眾認識我們以為熟悉的「小丑Joker」。

由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所詮釋的亞瑟佛萊克(Arthur Fleck)可說是這部電影最精華的部份,這不僅歸功於他個人的演技,也包括劇本的發揮。亞瑟是一個職業小丑,他的工作必須畫著小丑妝引人注意,將歡笑帶給觀眾,而他自己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個脫口秀的喜劇演員,但社會底層的悲慘生活卻與他所做的事形成強烈的對比,也道盡小人物在社會上所受到的壓迫與不公。他的母親從小就告訴他要為別人帶來歡笑,甚至常常呼喚著只有她自己才會叫他的小名「快樂Happy」,而亞瑟會選擇做為一個職業小丑,應該也受母親的言論所影響,只是周遭的生活總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打擊亞瑟,好像完全不會有任何幸運的事降臨在身上,就如同完全的惡運纏身,只是忍受著無盡的欺凌與自悲。

 

 

 

(以下部份可能有些微劇透,還沒看過電影的人請自行斟酌觀看)

 

電影前半段的鋪陳,完全道盡社會底層人士的悲哀,而這些底層人士只用更多的欺詐、打壓,甚至漠視,慢慢的激化起一群人的反抗,也為「小丑」一角的成形帶來絕佳的說服力,是這個社會造就了「小丑」,同樣地「小丑」也一步步造就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上的壓力與不順遂,都是亞瑟日後人格形成的條件之一,即使自己過得再不好,亞瑟依舊抱持著為人們帶來歡笑的初衷,儘管是強迫自己笑,也沒有動搖過想要成為諧星的志向,但沒由來得大笑這種「精神病」卻直直道出這個角色的眾多矛盾,每每亞瑟大笑時,都相當的不合時宜,這不但不為他諧星生涯帶來好處,反而將亞瑟這個角色推向更邊緣的角落。

亞瑟的故事相當豐富,導演算是借用「小丑」之名來創造這個故事,相對的也給予這個故事與DC的連結,之中頗有耐人尋味的地方。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高譚市中最出名的有錢人就是正要競選市長的湯瑪士韋恩(Thomas Wayne),這個姓氏觀眾必定不陌生,他就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的父親。偶然之下,亞瑟見到母親宣稱自己是湯瑪士韋恩的兒子,這訊息確實在觀影的當下有點令人措手不及,難道日後正邪對立的兩人有可能是親兄弟嗎?這個觀點也為小丑身世帶來了不少驚豔之感。

當然這部電影也捕捉了小丑和蝙蝠俠同框的場面,幾乎落入絕境下的亞瑟,居然扮起自己最熟悉的角色來逗一個面無表情的富家小少爺,在那樣貧富差距之下,亂象叢生的社會,這幾乎成為一個諷刺的反轉,也是絕佳對比。而湯瑪士韋恩這個角色,巧妙的成為小丑成魔之路上的催化劑,儘管《小丑》這部電影與「超級英雄」的連結甚微,甚至這樣的「小丑」日後不會有機會出現在蝙蝠俠或相關電影中,但這部電影的最後有一幕湯瑪士韋恩及其妻子從歌劇院出來後,在暗巷中被槍殺的橋段,這個事件對之後的蝙蝠俠有著深刻的影響,而殺人者並不是不相關路人甲,而是小丑的眾多崇拜者之一,在與DC、蝙蝠俠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小丑電影中,來上這樣一幕,其實是頗有錦上添花之感。

小丑的人生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曾幾何時,亞瑟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個悲劇,後來他發現其實是個喜劇,是悲劇抑或喜劇,取決於亞瑟對於自身的認同,人心的脆弱,總是想有個理由說服自己。這也是另一個《小丑》當中巧妙設計的邏輯,社會的過度冷漠與壓力,讓本身就有精神疾病的小丑走了一條他自己路,也讓最後電影陷入一個虛幻不實的境地,甚至開始去懷疑到底哪些是真而哪些是假?如果說前面是讓觀眾投入小丑故事的矛盾交錯,那後面的劇情正是讓觀眾看到小丑得到解脫後蛻變幻化成的極致瘋狂,更是讓觀眾找回了那個曾經熟悉的小丑。

就是那個搭配輕快舞步,自信邁下長梯的小丑;隱身地鐵,巧妙製造衝突脫身的小丑;在脫口秀舞台上即使不被認同,但依舊用自己的方演繹喜劇的小丑;以及最後在警車被衝撞後,被眾多支持者擁護,以嘴角的鮮血作完美的裝扮,在汽車上慢舞接受歡呼的小丑。最後,導演已經沒有要隱藏什麼,漫步離開談話室的小丑,腳下踩出鮮紅的腳印,這就是小丑。

《小丑》這部電影無論是演員詮釋或劇情描繪都相當的出色到位,短短的兩個小時卻表現出非常豐富的情節,有些橋段也非常震懾人心。但不可否認,這不是一部娛樂性高的電影,甚至看完電影後會覺得心情頗為沉重,但值得讚賞的是最後幾幕有將過於沉重的心情化去不少,也稍稍拉回這部電影屬於人物傳記敘事的嚴肅感,更像一部漫改反派的起源電影,雖然給予演員表現和劇本的高評價,但《小丑》可能不會是一部廣受歡迎的電影,因為它需要不低的觀影門檻,這對想要假日去電影院放鬆心情的觀眾來說,就沒有那麼適合。

其他相關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