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分歧者2:叛亂者》:沒看過原著的廢言

5595

分歧者2:叛亂者 Divergent Series:Insurgent

在去年看完《分歧者》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說《分歧者》電影與小說的情節與內容差距頗大,細節交待不清,以致於許多看過小說的人對於電影版的《分歧者》普遍評價不高。但是對於我這個沒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來說,看完《分歧者》電影後就對劇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電影情奏明快,也不會讓人感到無趣,反而挺刺激的,只是電影中交待的東西,有很多地方無法解釋我的疑問,看完電影之後,我有去詢問一些有看過小說的人,但是他們幾乎都因為不想爆雷給我,所以語帶保留,要我自己看下去。

 

 

原著與電影的關係

現在很多電影都是小說、漫畫、電玩改編的作品,因為原作已經擁有為數不少的讀者群,因此再翻拍成電影時可說就有一群固定的觀眾,畢竟很少數的電影會拿完全默默無聞或沒人要看的作品來改編成電影。要看這類的改編電影有需要看過原作嗎?其實是不需要,當一部改編電影問世,並沒有人規範導演一定要按照原著多少來拍攝,甚至有電影拍到後來與原著的劇情開始不同,走出另外一條完全獨立於原著之外的故事也無不可。對我來說,是完全可以把原著和電影分開看,要拍攝與原著完全不同的電影其實也是非常歡迎的。

雖然沒看過原著,不過《分歧者》的故事內容倒是十分吸引我,基於現在世界的紛亂,未來世界的人類要如何生存始終是個謎,分派別會是一個好方法嗎?未來世界將人分為五個派別,分別是:克己派、博學派、友好派、無畏派、直言派等五個派別,所有人到了成年的時候就必須選擇派別,而且派別大於血緣,意味著如果你選擇的派別與家人不同,那就必須離開家人,到自己派別去生活,而每一個派別有每一個派別的特性與為社會的貢獻,看起來各司其職,但其實並不像規範或表面看來那麼完美。

 

「分歧者」的概念

從《分歧者》看到《叛亂者》,透過電影中的情節,觀眾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分歧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在看完第一集後,會覺得在派別之外的人就是「分歧者」,但是在看完第二集後覺得,「分歧者」根本就是一種天賦,也並非所有無派者都是分歧者,無派別的原因很多,也分很多種,像是被原本派別驅逐的人,也可能成為無派別,但是不一定是分歧者。像是女主角翠絲這種擁有所有派別特性的「完全分歧者」,和四號(four)的母親說自己不適合任何一種派別的「零分分歧者」(被打…或許這種人就不叫分歧者了)(註1),就是一個很大的差異。不過我沒看過原著,所以這分面可能沒有看過小說的人很清楚。

(註1) 博學派此集推出全新商品 – 分歧者探測器,用處就是分析一個人是否為分歧者,深測器會說出這個人的派別,如果是分歧者還會說出屬於百分之多少的分歧者。我猜測是說分歧者適合幾個派別來計算的百分比,ex. 「分歧者 百分之四十」,翠絲就是「分歧者 百分之百」。

在第一集當中,主要的講述到的是主角原本的「克己派」,以及主角選擇的「無畏派」,和主要謀亂的「博學派」,另外兩派的劇情是少了點,但是第二集一開始就將這兩個派別拉入劇情中,使《叛亂者》增添不少當時看《分歧者》時候的新鮮感。「友好派」是個極度和平的地方,生活不算富裕,但是友好派的人內心是滿足的,他們抱持著「人性本善」的概念選擇不爭的去原諒自己、原諒別人。「直言派」是完全理性的派別,有話直說,絕不說謊,新生訓練就要通過「吐實血清」的測試,直言派無法藏住謊言。

10394126_630778940382167_2184019383786946564_n

201501270651535

看到這裡,派別制度在人類的社會中到底算什麼?五個派別多數代表人擁有的五種性格、個性,甚至是信念,成年之後透過測試來選擇一種性格當成你的終身個性,而這個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人不可能只有一種性格、個性、信念,而五種派別反而各代表一種偏執的人性狀態,擁有其他性格的人反而被貼上動亂者的標籤,且不被派別所允許,被宣傳為社會的亂源,體制的破壞者,而且是測試出來的,無法改變與導正,如此看來,適合於各派別的性格與性念是與生俱來的。《分歧者2:叛亂者》完完全全把主軸放在這個故事裡最重要的分歧者 – 翠絲.普里爾身上,從小在「克己派」長大的翠絲在測試中反映出自己擁有分歧者的特性。有時候,在廣大的群體中,「特殊」代表著另類的不幸,翠絲一點也不希望自己是分歧者,不但為自己帶來麻煩,還連累身邊的親人、朋友,想要在這個派別的世界立足,翠絲內心的掙扎可想而知,但反觀如果在派別世界中,人真的只有一種個性,屬於自己派別的個性,那麼翠絲的很多煩惱也不會出現了。

fb04a6e3-549b-5e4d-0857-1f02965c1640

 

五個派別的實境測試

這個測試好像就是跟第一集裡翠絲進行的新生入派測試很差不多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在第一集裡,翠絲在接受完新生體能訓練後,進入第二關就是實境測試,一樣面臨很多關卡,而翠絲必須要用「無畏派」的方式來過關。當翠絲「秒過」的時候,四號(four)就察覺翠絲與眾不同的地方,後來教導她無畏派的人面對這些事的時候是怎麼處理,因為這個測試會被所有人檢視,所以她一定要用正統的方式過關。而在第二集裡的五派別實境測試中似乎沒有這個問題,翠絲都用各派非常「正統」的方式通過測試。就好像在第一集裡,翠絲擁有分歧者不同於五派別的性格,而在第二集裡,分歧者翠絲是同時擁有五個派別的性格。講白一點就是第一集中翠絲會用克己派的方式解決無畏派的問題,而在第二集中這種特性消失了,翠絲是用克己派的方式解決克己派的問題,用無畏派的方式解決無畏派的問題。所以這五派別的實境測試可以說是《叛亂者》中相當精采的部份,但總覺得可以再精采一點。

1427034486-616873372_n

 

分歧者是毒藥?還是解藥?

整部《分歧者》的世界觀就是基於未來世界人類生存的環境,世界的紛亂讓人類築牆把自己封閉在裡面,兩百年過去了,人們已經不再知道牆外有什麼,而是只專注於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安逸生活,並且只想著怎麼努力維持下去。劇中大型的魔術方塊記載著這個世界創始人的祕密,但是它需要一個可以通過五個派別實境測試的人,也就是分歧者來打開它。當權者認為分歧者是存在會造成社會的不安致使體制瓦解,卻又期待分歧者將之開啟,取得創始人的留言讓自己的政權更加穩固。

當知曉牆內的派別只是一個大型的實驗,我的腦袋大概就像被打到一樣,這是《移動迷宮》還是《記憶傳承人》?難道反烏托邦文學都只有這個調調?這是一場人性測試的遊戲,只是它玩了兩百年,而且用一種反證的殘酷方式來證明人的價值,說這個社會的反面價值 – 分歧者,才是人類永續經營的生存之道,來強調這個結果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嗎?

不過,它成功了,看完《叛亂者》讓我燃起看小說的欲望,《叛亂者》的結束並不代表分歧者故事的終結,最後一幕的震憾讓觀眾知道「這個故事還沒結束呢!」,知道「牆外的祕密」也不代表所有派別的人就可以開始安居樂業的生活下去,對於沒看過原著小說的我 — 繼續等待下一集《分歧者》的電影吧!

其他相關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