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分歧者3:赤誠者》:牆外的世界

MV5BMjE0ODY5NTM5OF5BMl5BanBnXkFtZTgwNzEzNzEwODE@._V1__SX1857_SY903_.jpg

分歧者3:赤誠者 | The Divergent Series: Allegiant

《分歧者》(Divergent)系列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分歧者】,在2014年推出首部電影,預計跟小說一樣分成三部曲拍攝。它與《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移動迷宮》(Maze Runner)這兩部系列作一樣,都被視為近年來熱門的「反烏托邦(Dystopia)」電影,因此也少不了拿來比較。最早上映的《飢餓遊戲》被不少觀眾認為是「反烏托邦」電影中的最佳作品;《移動迷宮》則有特色及亮眼的演員,評價也不低;只有《分歧者》在小說被讀者大肆批評,電影又被嫌沒有新意及邏輯性欠佳的情況下落得兩面不討好的地步。

《分歧者》系列電影到了第三集,開頭就延續前一集的劇情,經過前兩集的努力,主角一行人終於推翻由博學派(Erudite)首領珍寧馬修斯(Jeanine Maththews)所主導的政權,但隨即又投下震憾彈表示他們生活的牆外還有人類,而這200年來在芝加哥(Chicago)實行的派別制度其實只是場巨大的實驗。這些其實上一集的最後就已經揭露,面對這個新局面,故事還會有什麼發展?

 

◎反動後的統治

革命成功後,自然要面對反動後的統治,那些曾經支持又或者曾經反對的人應該要如何處置?在推翻珍寧(Jeanine)後,男主角四號(Four)的母親伊芙琳(Evelyn)成為新的領導人,她曾要求女主角為她站台,但是女主角拒絕。在得知牆外可能尚有世界的情況下,許多人民急欲往牆外世界探索,但原本身為無派別首領的伊芙琳(Evelyn)在接手統治後則下令封鎖圍牆,拒絕人民與牆外的人互動,一方面則對前統治陣營的人進行審判。

MV5BNDg0OThhMzctNDMxYS00Mzg5LTk1YTYtNDQ4MTE5YzM1YTZmXkEyXkFqcGdeQXVyMzQ1MzUwMTE@._V1__SX1857_SY859_.jpg

此部份伊芙琳(Evelyn)一再強調封鎖圍牆是對人民最好的方式,後面在面對赤誠者反動勢力衝突的情況下表示不得已才會使用「記憶血清」,她是唯一知道如何拯救芝加哥的人民的人,似乎她還知道些什麼事但還沒有說出來,不過這本來就是《分歧者》這一系列電影慣用的手法。

在歷史上,「革命」的意義多是推翻暴政希望人民能夠過更好的生活,類似的劇情剛好也在另一部反烏托邦電影《飢餓遊戲》中出現,而這兩部電影對於革命後的共同點就是反動之後的體制真的是人民想要的嗎?在《飢餓遊戲》中推翻原本的獨裁總統,迎來的總統則是另一個獨裁者;在《分歧者》中則是對曾經的統治陣營進行殘酷的清算,此時曾受高壓統治的人民在充滿憤怒之下輕易被搧動,也讓這場政治遊戲陷入殘酷的循環。然而,在沒有更好的配套措施之下,也會有人覺得乾脆就恢復舊有的制度不可以嗎?這就是本集電影名稱 – 「赤誠者(Allegiant)」的真意,他們希望可以恢復派別制度,以保社會的和平,而以前友好派的領導人喬安娜萊斯(Johanna Reyes)首先提出。

the_divergent_series_allegiant_2016_movie-wide.jpg

 

◎「分歧者」概念的演變

這部電影中「分歧者(Divergent)」的概念其實不斷演變,也是此系列電影的一個特色,一件事的原委它絕不會一次告訴你,總是讓你存在一些疑問,運氣好會給你一些解答,很多問題至今依然沒有答案。

從「反烏托邦」這個中心思想來看,它其實代表人們對於未來生存環境的想像,藉由反對看似和諧的假象來彰顯隱藏在社會中的不平等,所以一切對於這類描寫中的虛構世界,最有趣的部份是這個「烏托邦(Utopia)」到底長什麼樣子?《分歧者》從劇情開始之初的五個派別就是為了維持社會的和平而設,在派別制度下人人各司其職以維持社會和諧。烏托邦之所以被反對,就是因為太重視制度和理論,而忽略人性、壓抑真實情感,這樣的烏托邦看似美好,其實沒有存在的必要,「反烏托邦」的思潮才油然而生。

「分歧者」是派別制度下的不安定因子,從第一集來了解分歧者的與眾不同,讓統治者視其為破壞社會制度與和諧的假想敵。到第二集分歧者反倒比較貼近一般個性可自由發揮的人,只是他們在社會上被壓抑,反之那些所謂在派別世界下非分歧者的正常人才是限制人性發展的畸形產物,而整個社會的氛圍是圍繞在多數人的共同性之下才叫正常,少數不一樣的人叫做反常,那麼「分歧者」存在真的是那麼大逆不道?

關於第二集對於「分歧者」概念的描寫可參考前部電影心得感想
[影評]《分歧者2:判亂者》:沒看過原著的廢言

「分歧者」的概念從第一集到第三集都有進一步的說明。反抗人性壓抑與奴役人民的革命已然成功,派別制度幾乎崩解,「分歧者」在沒有派別的社會失去原先的意義。不過很快的,第三集電影重新定義了「分歧者」,給它賦予新的意義。唯有女主角翠絲(Tris)這種百分之百的分歧者才稱得上「純淨者(Purer)」,而其他人則被稱為「缺陷者(Damaged)」,也引出其實整個芝加哥只是一場基因實驗的場所。但是「缺陷者」真的就完全無法生活於社會上嗎?還是當權者可以用自己認定的方法來「導正」這一切?

MV5BMTExMTAzMzE2MzReQTJeQWpwZ15BbWU4MDQ5NzAwMjgx._V1__SX1857_SY859_.jpg

 

◎牆外的世界(Beyond The Wall) vs. 牆裡的生活(Still in the Wall)

女主角無法接受新掌權者的統治,也為了救自己即將被審判的哥哥迦勒(Caleb),於是決定無視禁令到牆外尋找其他世界。牆外的世界帶出《分歧者》系列電影更宏大的世界觀,原本的派別變成只是一場巨大的實驗,其實這一切導因於牆外世界,而負責實驗的機構稱為「基因改造局」,主導者就是局長大衛(David),也表達為了修正過去因科技發達而在人類身份進行基因改造的後遺症,試圖找回人類基因的無缺陷者。

MV5BMThkY2Q4ZjItZjNlNy00MTRjLWE2OWMtMDYzNDM2ZTY4NTE3XkEyXkFqcGdeQXVyMzQ1MzUwMTE@._V1__SX1857_SY859_.jpg

在基因改造局的眼中,人命的價值被殘忍的一分為二,除了基改局的人員之外,來自牆內或邊界的人幾乎都是所謂的「缺陷者」,以為革命後推翻了派別制度,但卻要接受另一種分類方式,實在諷刺。

女主角來到牆外接觸到基改局人員,希望基改局能夠有辦法幫助牆內的人過更好的生活,一方面牆內在伊芙琳(Evelyn)的統治下,對抗漸漸升溫,前友好派的首領喬安娜(Johanna)覺得恢復派別制度才可以找回原有的和平,自稱為「赤誠者」。離開牆內的男主角Four也覺得牆外世界不如想像,牆內的人更需要自己的幫助,於是回到牆內解決家園的對抗危機。「派別 vs 非派別」、「牆外的世界 vs 牆內的生活」到底哪個好?

MV5BOTZlNGE2ZTMtOTQzOS00YTQ0LWJhODgtM2M3YTVmMjUxOGFhXkEyXkFqcGdeQXVyMzQ1MzUwMTE@._V1__SX1857_SY859_.jpg

MV5BZjBmZjg3MDYtNWM0NC00YzI3LTg2ZjYtMTRjZjYwOThjNmYyXkEyXkFqcGdeQXVyMzQ1MzUwMTE@._V1__SX1857_SY859_.jpg

基因改造局局長大衛(David)是本集新出現的角色,由傑夫丹尼爾(Jeff Daniels)演出。除了本身貪婪的性格之外,還包括其對權力的掌控及高高在上身為救世主的心態,如果以基改局的人皆是「純淨者」的角度來看,「缺陷者」對他們來說並沒有用處,為何又要四處抓補小孩,洗去記憶後養在基改局?對芝加哥的掌控最後圖的又是什麼?他們早就是「純淨者」了。最後局長對芝加哥強行實放「記憶血清」的行為只能解讀為他還沒玩夠,不肯對芝加哥放手,又或者對實驗結果不滿意想要重新來過。雖然危機暫時解決,但是大衛對芝加哥的控制還沒結束,要等到第四集才有後續。

ap1_d21_09840_r.jpg

 

◎電影觀後感

其實從第一集到目前為止,《分歧者》系列電影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在於述事的不完整,總是在劇情中丟出一堆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些疑問雖然或多或少成為看下一集的動力,但是這種滿肚子疑惑的感覺並不是太好,再加上第三部拆成上下兩集上映,又再製造更多問題,如果下一部沒有完整交待,只怕《分歧者》系列的評價會更慘。唯一覺得可取的是雖然《分歧者》一共有四部電影,但至少在每一集的最後總是會把該集發生的事情交待到一個段落,讓「欲知詳情,下回分曉」的無奈感降低許多,也讓這集本來會是過場電影的感覺削弱不少,這點倒是值得肯定。

不同於小說的發展讓《分歧者》的劇情有了讓人期待的目標(聽說小說裡女主角死了),在一連串人性化的描寫中可以看到正反派的差別其實在於立場的不同而少有所謂真正大奸大惡之人,任何的統治者總是有追隨的民眾,只是其理念與普世價值的差距是否大到讓人難以接受。但是讓人好奇的是每一個角色其背後都有些許秘密尚未揭露,這也是讓《分歧者》這個系列雖然罵聲不斷但還有不少觀眾持續進場的原因。不過缺點就是從頭到尾,實在太多問題沒有解答,太吊觀眾胃口,至於最後一集能不能給觀眾解答,就要看編劇的功力要怎麼樣自圓其說。

最後就是《分歧者》的劇情從一開始發展就充斥著其他「反烏托邦」電影的影子,到了這集已經幾乎把其他電影的劇情都抄完了,讓我實在想問,原著也是這樣寫嗎?從第一集起就覺得很像《飢餓遊戲》,只差在芝加哥沒有真的舉行hungry game。到了第二集末,這是什麼超展開的劇情,牆外有人?不就跟《記憶傳承人》一樣嗎?搞半天自己玩自己也是烏龍一場。第三集前半個小時推翻前政權的統治跟《飢餓遊戲》如出一徹,後來揭露芝加哥的派別社會只是一場實驗,這不是《移動迷宮》的劇情嗎?局長抓了那麼多小孩,他跟「W.I.C.K.」的差別現在還不明朗,不過接下來還有什麼可以抄嗎?

《分歧者4:超越者》2017年6月9日 上映(美國),導演確定換人,可能改為李托蘭德克萊格(Lee Toland Krieger),預計今年夏天開拍。

圖片來源/IMDb

想即時觀看更多影評與影視消息,快來參觀我的粉絲專頁
>> [樂天生.電影日記] <<

其他相關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