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犯罪現場》:看到誠意,看不到新意

犯罪現場 | A Witness Out Of The Blue

香港拍警匪片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犯罪現場》不同於以往警匪交戰的盛大場面,應該算是一部較為溫和的警匪敘事劇情片,因為這次全片的動作比例算是相當少,整個電影著重在故事劇情而非動作場面上。劇情比較強調事件本身與相關人物之間的關係,在沒有比較激烈熱血的場面下,可以將這部電影當成一個推理故事來看,整體來說算是不過不失,結尾的懸念在某種程度上有達到預期效果,在看似錯綜複雜、黑吃黑、冷血殘殺的事件底下,也給了觀眾完整的劇情鋪陳與安排。

這陣子香港內部的警民糾紛讓盛極一時的警匪片逆勢成為不被看好的一群,不少相關題材的電影甚至去「避風頭」了。不過港警目前形象爭議頗大,在電影呈現上的分寸也不好拿捏,過往警匪題材的影視作品有提供正面宣揚的加分效果,但現在反而陷入人人喊打的窘境,這也確實是一把恐怖的雙面刃。雖然為後續港式警匪片捏一把冷汗,畢竟不少觀眾還是愛看這類題材,不過這部《犯罪現場》算是避過這個風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部份的敘事倒是避掉不少尖銳的刻劃,是編劇幸運還是高明的技巧使然就無從評論,淡化掉這部分的描述在現在這個時刻絕對是個聰明的舉動。

《犯罪犯場》算是個中規中矩的故事,雖然預告中主打尋找兇手的懸念,但故事的描述採直敘手法,警察根據現場跡證辦案,從中推衍過去、現在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變化,唯獨預告中有點小小「帶風向」的嫌疑,其他部分倒是沒有近年懸疑片愛用的誤導手法。另外,香港電影的技術層面已經不需要特別誇獎什麼,運鏡、剪輯、配樂,甚至為數不多的警匪槍戰及動作場面,也在不過不失的情況下撐起該有的高度。

這部電影由香港影星古天樂主演,他在電影中飾演一個心狠手辣的犯罪集團首腦汪新元,而故事的起因在於犯罪集團中一員徐糠(吳浩康 飾)被人割喉殺死,還丟失了一批贓物珠寶,警察方面一口咬定汪新元是兇手,而且現場只留下一隻可能目擊整個案發經過的鸚鵡。原來主要偵查這起兇案的是高級督察葉守正(姜皓文 飾),而他手下一名警察林法樑(張繼聰 飾)對動物很有愛心,沒錢也要借高利貸養滿屋子的流浪貓,他覺得可以利用那隻鸚鵡來查出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警方透過案追案的方式查到汪新元一夥犯罪集團在數月前犯下一起珠寶行劫案,在案件發生過程當中,葉守正派去的臥底警察因被發現而當場被汪新元擊斃,事件中還令一名肉販姚笙(譚耀文 飾)的母親心臟病發過世,珠寶行的職員楊見珊(薛凱琪 飾)因意外導致半身不遂,而楊見珊剛好就是護衛員何兆東(安志杰 飾)的未婚妻。在所有相關人士曝光後,林法樑懷疑自己的上司葉守正因為氣憤自己臥底被殺,而緊咬汪新元不放,另一邊汪新元在不甘心被誣陷為兇手、兄弟被殺、珠寶被劫(?)等因素下,也誓要找到真兇。

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一字排開,幾乎只有古天樂一人比較稱得上是目前香港的一線演員,以劇情而論,汪新元雖是犯罪集團首腦,但依舊是第一男主角的地位,所以由知名度最高的古天樂演出沒什麼問題。姜皓文雖然近年在港劇及電影上都有些許發揮,但知名度相較之下就差非常多,葉守正一角的地位尷尬,甚至稱不上是第二男主角,但姜皓文演出這種正派又帶點邪氣的角色似乎不那麼適合。

另外在這部片中的第二男主角應該是由張繼聰飾演的警察林法樑,林法樑這個角色本身的衝突感很大,身為警察但一開頭窮困潦倒的樣子倒像混跡市井的古惑仔,家住在大樓天台,入不敷出之下又養了一堆流浪貓,做事敷衍胸無大志,但整體案件的探查工作又落在這個角色身上,導演想要營造出這個角色也是有故事的人物,但劇情前後都沒有提到再多,身旁女警(顏卓靈 飾)對他的期待與崇拜也缺少些前後因果的著墨。這樣一號人物在面對窮兇極惡的犯罪首腦時,探查到不少事件的蛛絲馬跡與對案件的判斷,該說這個角色是大智若愚的優秀警探,還是單純幸運成份比較多?因此也讓這個角色生出了些許不該存在的衝突感。本該是劇情第二男主角的林法樑,在看似誤打誤撞之下成事,多少拉低了這個故事該有的水準,另外就是演員魅力似乎也不足以撐起這個角色該有的高度,張繼聰演來像個古惑仔多過一個警察,不過某些層面來說並不光是演員自己的問題,而跟角色本身的設定有一些關係,這樣的編排反而有點讓編導陷入了劇本角色及選角的雙重尷尬之中。

其他的角色也不是泛泛之輩,都算是有實力的中生代演員,只是知名度相對較低,幾乎都是看人會認得,但演員名字可能叫不出來的情況。幾個主要嫌疑人其中的譚耀文和安志杰都是港片中常飾演反派人物的演員,也在猜測真兇的過程中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其他的角色像飾演警方線人的陳國邦及高利貸首腦的麥長青,都在香港影視圈有一定知名度,只是在電影中擔綱重要角色的機會不多,對於非香港的觀眾而言比較陌生。其實本片在選角上只能說差強人意,嚴格說來只有古天樂一人撐起這部電影有點稍嫌不足。

 

 

(以下內容可能涉及劇情,如果還沒看過電影的人,請斟酌觀看)

 

《犯罪現場》在預告的宣傳上就是主打「誰是真兇」這個懸念,故事開頭的描繪也走中庸路線,隨著線索的推衍拉入更多劇情漸漸打開整起事件的視野,只是預告一開頭就借汪新元自己的嘴說明了「汪新元不是真兇」這個念想,然而在《犯罪現場》這部電影裡相對的就不需要想的太過複雜,因為真的沒有什麼反轉的編排,跟《無雙》當初開頭就標榜「李問不是畫師」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概念,也讓兩部電影劇情的編排高下立判,甚至讓這部電影也幾乎變成匪徒查案而不是警察辦案了,好處就是,在兩大警察角色,一個是垃圾、一個是可能是黑警的情況下,這樣的情節即使香港現在局勢紛亂,在淡化這部份訊息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安然過關。

不過整部電影值得讚賞也是真兇這個懸念,就算沒看過的人也不會猜汪新元是兇手,但當你在猜測誰才是一連串兇案的真兇時,原來真的是個個有嫌疑,人人沒把握。回過頭來看,劇情後半段反而無法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解謎空間,看得出來編導有用心經營每個角色的背後故事,也用了不少旁枝劇情來烘托主題,或許是想要增加主要劇情的說服力,讓故事看起來更緊湊,這樣的鋪陳在電影前半段都是成功的。然後又從頭到尾埋了汪新元精神問題的伏筆,腦海中不斷浮現螞蟻爬出的情景,及後續入住租屋處,和女房東(宣萱 飾)及一群年長的租客相處的種種,氣氛是營造出來了,但後繼乏力反而感覺斷得有點突兀,理應對汪新元的內心產生某些效應進而影響他的作為,但就結局看反而像只為了捐個眼角膜,實在有些浪費這些鋪陳。

後半段劇情的問題可能在於先前旁枝過多,與主線劇情融合度不佳。一開始借鸚鵡增加懸念的概念既新穎又新奇,從片頭設計到開啟主線案件,還特別請來劉心悠飾演當中的動物專家,看得出來鸚鵡理應在故事中佔重要地位,但到底發揮了什麼功效?在鸚鵡之語無法當呈堂證供的情況之下,鸚鵡提示了真兇還被垃圾警察誤會其意,真不免讓人好奇,就像劇中鸚鵡不斷重複的兩個詞語,他到底是白痴還是天才?

這樣看下來,《犯罪現場》幾乎演了大半場好戲,開頭走的四平八穩,架構紮實,也算是警匪探案的老路子,只不過對於看慣港片的觀眾來說可能缺少些新鮮感,營造了格局卻無法在後半段的劇情好好收尾,結束倉促,像有什麼話還沒說完,或尚未交待之感。不過故事確實是給了一個完整的結局,不像近期許多港片,強調結局反轉之下,或多或少忽略了劇情本身的合理性,《犯罪現場》邏輯合理,層次分明,只是看到後來沒什麼驚豔之處,更突顯玩轉劇情要玩得好是多麼的難能可貴,但對《犯罪現場》結局有點失望,這部份可能歸因於演員的選角,整體而言除了古天樂之外的演員吸引度不高,問題也不在演技,可能跟個別演員的魅力有關。

其他相關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